本計畫希望將環境教育資源深入校園,以山、河、海、都市、鄉村五大環境主題,搭配齊柏林空拍影像,辦理校園巡迴展出、製作主題教材、學生推廣大使活動、《看見台灣》校園公播、家鄉海報創作競賽、見學之旅,讓學生於學期中,沉浸在豐富多樣的環境教育資源中,提升學生環境意識。
主辦單位—金鴻兒童文教基金會、研揚文教基金會、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
指導單位—苗栗縣政府教育處
國小學童
依學年期間辦理,申請學校實施一學年。
113學年度服務學校:
苗栗縣中和國小、僑文國小、鯉魚國小、新港國中小、海寶國小
本計畫邀請5所學校結盟,參與共同備課、共同推廣,以達成教學資源共享,讓老師事半功倍,同時豐富學生的學習。
環境台灣校園巡迴展:以山、河、海、都市、鄉鎮五大環境主題,每個主題涵蓋7面展示板,分別為1面「齊柏林與環境主題介紹」、3面「齊柏林空中攝影主題展」、3面「環境知識主題展」。每個主題於每校展示約4週,陪伴學生沉浸在主題學習之中,各校也用心的打造了專屬的展覽空間,讓孩子有專屬的環境教育探索館。
五大主題數位教材:主題數位化模組教材是搭配山、河、海、都市、鄉村五大環境主題,延伸正規課程與主題展示之教學教材,以簡報方式呈現,素材包含圖像、影像與互動討論,讓學生以不同類型之教學方法進行學習。各校也結合課程安排,規劃於專屬的「永續台灣」課堂,或是綜合課、閱讀課等。
學生推廣大使:為培養學生對環境的正向態度,由學校以社團方式組成推廣大使隊,讓孩子在校園內進行主題教育推廣。訓練高年級學生以活潑多元的方式向中、低年級學生進行推廣,學生可使用導覽、互動遊戲、戲劇、闖關等創意方式進行。
家鄉海報創作競賽:鼓勵學生學習齊柏林關心環境的態度,培養環境觀察的能力、對土地的關懷,一起為家鄉環境發聲。在家鄉海報創作競賽中,學生繪畫方式記錄學校與住家附近的環境,並創作成主題故事參賽。透過校內初賽、網路人氣票選及五校聯合決賽的過程,也提供學生跨校交流及被看見的機會。
《看見台灣》校園公播:以齊柏林的經典之作《看見台灣》電影公播,搭配講師的導讀,陪伴學生看見齊柏林對於空拍的堅持,為學生樹立生命典範。讓孩子都能從空中視野認識台灣、看見環境問題。再從看見環境問題開始喚起環境意識,進而提升投入友善環境行動的意願。
環境教育探索見學之旅:孩子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,見學之旅搭配展覽中的山、河、海、都市、鄉村五大環境主題,走訪環境教育場所,拓展見聞,也讓計畫所學能親眼所見,提升學習成效。
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:體驗木製吊飾與森林定向運動,理解森林的價值。
八德防災教育館:認識常見災害,學習防災步驟與保命技巧。
海洋科技博物館:認識海洋環境、海洋、船舶與漁業科技的發展。
內湖垃圾焚化廠:認識汙水處理步驟及垃圾減量的重要性。
齊柏林空間:看空拍影像《韌島》展覽,認同環境永續觀念。
芝山文化生態綠園:學習水質調查及檢測方法。
112年9月開辦迄今,持續辦理中。期間辦理校園巡迴展出、製作主題教材、學生推廣大使活動、《看見台灣》校園公播、家鄉海報創作競賽、見學之旅,累計進行362場次,共服務8,020人次。
序 | 服務日期 | 服務對象 | 服務學校 | 服務場次 | 服務人次 |
1 | 112.9.13~113.3.8 | 五大主題巡迴展覽 | 苗栗縣清安國小、竹南國小、新埔國小、大山國小、蕉埔國小 | 236 | 5,512 |
2 | 112.9.13~113.3.8 | 數位教材與延伸教學活動 | 苗栗縣清安國小、竹南國小、新埔國小、大山國小、蕉埔國小 | 112 | 1,765 |
3 | 112.9.20~113.1.19 | 《看見台灣》校園公播 | 苗栗縣清安國小、竹南國小、新埔國小、大山國小、蕉埔國小 | 5 | 488 |
4 | 112.11.30~113.2.2 | 家鄉海報創作競賽 | 苗栗縣清安國小、竹南國小、新埔國小、大山國小、蕉埔國小 | 6 | 121 |
5 | 113.2.21~3.8 | 環境教育探索見學之旅 | 苗栗縣清安國小、竹南國小、新埔國小、大山國小、蕉埔國小 | 3 | 134 |
合計 | 362 | 8,020 |